害蟲檔案?
haichongdangan
蠶豆象 (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 隸屬鞘翅目, 豆象科。主要危害蠶豆, 可造成20%~30%的產量損失。另外, 還危害野豌豆、山黧豆、兵豆、鷹嘴豆、羽扇豆等, 是豆類的主要害蟲之一。該蟲原產于歐洲, 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 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埃及、摩洛哥, 歐洲的英國, 亞洲的中國等均有分布。蠶豆象在我國的擴散途徑主要是交通運輸和人為攜帶。其傳播與定殖會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還會給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的危害。
寄主對象
主要危害蠶豆,還危害野豌豆、山黧豆、兵豆、鷹嘴豆、羽扇豆等。
為害特點
幼蟲專害新鮮蠶豆豆粒。被害豆粒內部蛀成空洞,并引起霉菌侵入,使豆粒發黑而有苦味,不能食用;如傷及胚部,則影響發芽率,質量大大降低。幼蟲隨豆粒收獲如倉,繼續在豆粒內取食為害,造成嚴重損失。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對蠶豆造成的重量損失達20%~30%。
生物特征
一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豆粒內、倉庫內角落、包裝物縫隙以及在田間、曬場、作物遺株內、雜草或磚石下越冬。越冬成蟲于翌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飛到田間取食豆葉、花瓣、花粉,隨后交配產卵。卵散產于蠶豆幼莢上,每雌蟲一生產卵35~40粒,最多達96粒。4月中旬起孵化后即侵入豆莢蛀入豆粒中,被貯豆粒表面留有1個小黑點。每豆一般有蟲1~6個。蠶豆收獲后,幼蟲在粒內被帶到倉內繼續為害。成長幼蟲約于7月上旬在豆粒內化蛹,7月中旬羽化為成蟲,即進入越夏、越冬階段。成蟲飛翔能力強,有假死習性。
深圳市金衛士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有限公司防治方法
1、可選擇晴天攤曬糧食
一般厚3-5厘米,每隔半小時翻動一次,糧慍升到50℃,再連續保持4-6小時,糧食溫度越高,殺蟲效果越好。曬糧時需在場地四周距離糧食2米處噴灑敵敵畏等農藥,防止害蟲竄逃。
2、低溫冷凍除蟲
多數貯糧害蟲在0℃以下保持一定時間可被凍死。北方冬季,氣溫達到-10℃以下時,將貯糧攤開,一般7-10厘米厚,經12小時冷凍后,即可殺死貯糧內的害蟲。如果達不到-10℃,冷凍的時間需延長。冷凍的糧食需趁冷密閉貯存。含水量在17%以-卜的種子糧和花生,不能用冷凍法,其余各種糧食、油料都可采用此法。
3、開水浸燙
此法僅適用于蠶豆和豌豆,將生蟲的蠶豆、豌豆放入竹籃或竹簍等可瀝水的容器中,待水煮開后,將容器浸入,邊燙邊攪拌種子,經25-28秒鐘后,迅速取出,入涼水中冷卻,攤開晾涼,等豆粒充分干燥后,再貯存。此法可完全殺死豆粒內的豌豆象、蠶豆象,且不影響發芽力。用開水燙種,應掌握在豆象羽化為成蟲以前。
4、拌沙拌糠除蟲
摺子囤放的蠶豆、豌豆、綠豆、豇豆等,在發生綠豆象以前,將豆類進行暴曬,使種子內的水分降到12%以下。先在囤底鋪上3一5厘米厚的稻殼(或抄),然后放一層蠶豆等豆子,約10-15厘米厚,再鋪一層稻殼或沙3~5厘米厚,再放一層豆,如此一層稻殼,一層豆,到最上層用20~30厘米厚的稻殼完全密閉,外邊的綠豆象不能進入,內部綠豆象鉆不出來。防蟲效果好,還可防止蠶豆變色。注意稻殼或沙要曬干,并篩去灰塵,囤席和蠶豆之間要多放些稻殼或沙防止綠豆象在囤席處的縫中的豆粒上繁殖為害。缸貯、水泥柜等容器存放的以上豆類也可用此法。
5、植物熏避除蟲
將花椒、茴香或碾成粉末狀的山蒼子等,任取一種,裝入紗布小袋中,每袋裝12~13克,均勻埋入糧食中,一般每50公斤糧食放2袋。
6、藥劑防治
磷化鋁是一種高毒殺蟲劑。殺蟲效果高,使用方便。但必須按照操作要求使用,非專業人員不建議使用。
首先將糧食曬干,達到規定貯糧含水量標準(一般在12%左右)。貯糧容器在處理前,除留一施藥口外,其余都必須做好密閉工作。有縫隙的容器,要在縫隙處用廢報紙糊2~3層,先窄后寬。使用摺子或地龍的要用不破無洞的塑料薄膜把四周及底層扎好,不可漏氣。施藥前準備好100平方厘米大小的布片若千塊,帶色塑料繩,以及施藥后封口用的漿糊、廢報紙、扎口的繩子等。
施藥時選擇晴天,按每200~300公斤糧食用磷化鋁1片(3.3克/片)的用量,打開磷化鋁瓶蓋,取藥,蓋好瓶蓋,迅速用布片將藥分片包好,立即將藥包埋入糧食中,并將有色塑料繩的一端留在糧面上,以便散氣后取出藥包處理。只用一包藥的,即將藥包埋在糧堆或糧袋中間,多藥包時,則應均勻分點埋入,糧堆高度在2米以上的,要采取糧堆面施藥與糧堆中埋藏藥相結合。投藥后立即做好容器的密封工作,糧堆數量較大的,糧面上部與薄膜間應留出10厘米的空隙,以利于磷化鋁。